《学术月刊》
2018年9月27—30日,中国辞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在河南漯河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辞书学会主办,漯河市人民政府承办,北京语言大学协办。
开幕式上,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刘宏出席,并就中国辞书学会发展和新时代中国辞书事业发展做了讲话。漯河市政协原主席张社魁、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曹广顺致辞。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主持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的170余位辞书学界和语言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上,为弘扬中华文化,打造辞书文化交流、研究和展示平台,漯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辞书学会、商务印书馆签订了中国辞书文化博物馆共建协议,同时举办了中国辞书展示基地揭牌仪式。
本届年会议程紧凑,议题丰富,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畅谈纵论,共话新时代辞书事业新发展。
一、理论实践结合 把脉发展现状 共研出版未来
本届年会学术气氛浓厚,以“新时代辞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组织了两场主题报告,并设了“辞书维护与创新发展”“学习词典与用户需求”“社长论坛: 辞书发展与社会进步”等3个分论坛,坚持问题意识,从学术层面和市场层面对新时代辞书发展中备受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专项研讨。
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辞书学会名誉会长江蓝生,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南京大学教授魏向清分别做了《在编本〈现代汉语大词典〉的编纂理念与主要特色》《辞书与社会进步》《从工具书到知识服务》《知识服务驱动辞书创新研究》的主题报告。
江蓝生的报告,从词典定位、编纂理念、总体设计几个方面,对在编本《现代汉语大词典》的编写情况做了介绍。她介绍说在编本《现代汉语大词典》是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辞书编纂理论与实践指导下,以丰富、扎实的文献和口语语料为基础,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参照而编纂的一部系统记录以普通话词语为主的、全面反映百年现代汉语词汇面貌的大型原创性语文词典。其编纂理念是把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把规范性与描写性相结合,把研究与编写相结合。在收词上注重守正、存故、纳新。在释义上,除了提供准确的概念义之外,尽量提供附加义、搭配义等相关信息。
李宇明从某大学数字图书馆的设计方案谈起,引出对辞书事业的一些思考。报告中涉及辞书的本质,数字辞书在辞书发展史上的意义,以及未来的辞书学发展等几个方面。他认为,要从社会知识建构、集体记忆建构等宏观角度,来认识辞书、编纂辞书、规划辞书事业发展。谈到数字辞书时,他说,数字辞书具有容量无限、实时更新、智能查检等特点,必须快速发展数字辞书,才能由“辞书大国”发展为“辞书强国”。研制数字辞书标准,编出示范性的数字辞书,是辞书强国的两大标志。此外,对中国辞书学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报告中也有所涉及,给出了建议。
于殿利的报告,从思想理念到实践操作层面,对从工具书到知识服务的转型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从工具书到知识服务,是应对网络词典丛生的需要,是传统词典价值创新的需要,是体现数字技术魅力的需要。面对当前网络词典丛生的现状,应以专业海量搏泛海量、以知识服务搏简单查询、以持续增值服务搏一次性查询。他还以一些具体词语为例,就如何实现传统词典的价值创新提出了建议,如把词语释义引向深入,突破语词释义的藩篱,加强词语辨析,让专科词典成为科学普及的工具等。对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他认为新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历史资料数据服务,提供释义的文化延伸服务,创造新知识,创造新形式。
魏向清的报告偏重于从学术层面探讨知识服务与辞书创新的关系。她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知识服务的概念和内涵,知识服务的四个深层交互要素,现代辞书“知识服务”的功能定位、“知识服务”实践对辞书创新研究的反哺,辞书人如何走出旧的生态并建构知识服务的新生态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如她认为,辞书的“知识服务”功能应服务于人类知识的采集、分析、传播和应用实践过程。主要包括“语言知识”服务功能、“事实知识”服务功能、“语言知识”与“事实知识”服务的融合功能等。辞书的编纂与出版是目标导向与需求驱动的,“知识服务”将为辞书的实践与理论创新提供驱动力。
上一篇:今传媒征稿细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