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1 引言
“用学术讲政治”是党校教师的基本素养,也体现了新时代下对党校教师的新要求、新期望。用学术讲政治就是把学术的语言、逻辑和框架融入党员干部培养过程中,既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又体现学术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
2 党校教学缺乏学术性的表现
2.1 用文件解读文件,用事实解释事实
在当前的党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用文件解读文件,用事实解释事实的现象,上课的内容就是简单的信息罗列和堆集,为了讲某一个文件引用另外一个文件,为了讲清楚一个事件而引用另外一个事件。这种授课只停留在文件表面,没有对文件出台的背景、时间、逻辑进行深刻剖析,也没有对事实背后的规律理论进行研究,因此,缺乏深度[1]。 党校的教学不能只讲是什么,还要讲为什么,而且不能只停留在第一层为什么,还要深挖更深一层的原因,即为什么背后的逻辑,也就是学术框架。
2.2 内容单调枯燥,知识缺乏广度
在目前的党校教学中,有的教师讲课内容单调乏味,在讲解某一内容就限定在某一小范围之内,不能与其他知识进行有机的串联和结合,难以挖掘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有的教师上课模式就是“观点+故事”[2],提出一个观点然后讲一个故事加以论证。当然,这种讲课方式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是如果只停留在故事表面,没有深挖故事背后的规律和逻辑,那么就只有听时的精彩而没有听后的思考和启发。我们常说,“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党校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大量的社会阅历作为后盾,把所要教授的内容吃透、把准,才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才能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上述两种课程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讲得不深不透,学员听过之后“不解渴”“不过瘾”。我们说授课的目的是传道解惑,如果讲的不透彻不深入,就难以给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难以对学员产生影响,那么也就是为了授课而授课。而要想带来有益的触动,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这需要一定的科研基础作为后盾,需要系统的知识体系作为保障。一堂好的党课,学员听后能够有所启发,能够消除某些疑惑,对已有的思想进行某些转变。只有提升党校教学的学术性,把课讲深讲透,才能对学员产生有益的影响。
3 党校教学缺乏学术性的原因
3.1 党校的学术氛围不强
党校不等同于高校,也不等同于科研机构[3]。党校的主要职责是为广大机关干部共产党员宣传社会主义理论,为广大共产党员解决最实际最需要的问题提供思路,广大学员的诉求也要求党校的授课是接地气的、通俗易懂的,因此,党校的授课往往具有强烈的现实导向。在这种氛围下,党校教师在准备和授课时往往就显得不够深入,缺乏学术性。党校教学源于实际,但又高于实际[4]。这需要党校的教学既贴合党情、国情、社情,又有相应的拓展和延伸,而部分教师往往只关注到事实表面,没有对实际情况出现和发生的机理进行分析。
3.2 教学技巧不熟练
部分教师缺乏授课技巧,难以深入浅出地将自己的研究心得通过浅显的、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党校,部分教师由于各种因素而缺乏相关的教学技巧,不能够把在做学术、写文章、搞研究方面的优势转变为课堂中的优势。对于带有专业性的学术知识而言,本身对其理解和传播就是困难的,尤其是针对那些可能从没接触过的学员。这种困难给教师选择授课方式带来了难题,有的教师可能完全以讲学术的方式来上课,而有的教师则可能担心学员的接受能力而完全放弃专业知识的讲解,这两种选择都不利于党校课堂学术性的提升。
3.3 部分教师缺乏学术积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教学的学术性,首先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足够的学术积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党校教师的来源不一,来自于社会各个部门。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难免有些教师缺乏相应的学术积累,难以对所教授内容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剖丁解牛”需要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所授内容的研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分析框架[5],如果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分析方法,那么课堂上讲自己的研究心得就少,而讲别人的东拼西凑的观点就多。
4 如何增加党校教学的学术性
4.1 坚持党校姓党,将讲政治与讲学术结合起来
上一篇:中国船检年月刊航运业的拆船必选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