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原】从《史记》‘宋太丘社亡’事件全面解读 

来源:学术月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8

从《史记》‘宋太丘社亡’事件全面解读司马迁

‘天命所授与德并行决定社稷归属’观点

--夏浚钟2017 4 月精简稿

《史记·六国年表》(中华书局1959年版,以下同)在公元前336年、周显王三十三年、秦惠文王二年、宋剔成君三十三年秦国名下记载:宋太丘社亡。这个记载表面上违反了司马迁的年表记事原则,后代学者率先提出质疑的是清代学者梁玉绳先生,梁玉绳《史记志疑》:“《表》附宋于齐则是宋事,何以不书于齐表,而附于秦乎?”,《史记志疑》只提出疑问没有解答,现代学者晁福林先生在《宋太丘社考》(《学术月刊》1994年第六期)认为:“只是史实隐晦,难于索解而已。”,也有学者认为是司马迁的疏忽造成的误录。本人赞同晁福林先生的分析预料,通过研读《史记》发现‘宋太丘社亡’事件被司马迁先生记在秦国名下是有意为之,是司马迁先生为了坐实弘扬其‘天命所授’思想而引用的一个具体事例,是司马迁先生的‘天皇上帝意志左右影响人间帝王更替、国家社稷归属’观点的证据之一,司马迁认为人间帝王的上位首先要‘天命所授’,要有‘天皇上帝’运作培养目标,然后帝王祖宗上代经过若干世代的‘德’的积累,待机上位,而被取代的帝王又因祖宗或本人有罪于上天,自觉不自觉之中导致本人失德乱政,给待机上位的下代帝王提供天机。本文就此观点依据《史记》的记载系统阐述如下:

一《史记》是怎样记述“宋太丘社亡事件的?

《史记·六国年表》(中华书局1959年版,以下同)在公元前336年、周显王三十三年、秦惠文王二年、宋剔成君三十三年秦国名下记载:天子贺行钱宋太丘社亡。这一年在东周的诸侯秦、魏、韩、赵、燕、楚、齐七国中秦国名下记载了三件事,一是周天子显王祝贺秦国的国君秦惠文王在上一年登上国君之位,二是秦国发行钱,三是宋国的太丘社亡去;《史记·封禅书第六》(中华书局版)曰:“其后百二十岁而秦灭周,周之九鼎入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没入泗水彭城下。”,这里是记述在秦国于公元前374年、秦献公在栎阳越位建立了西畤祀白帝之后一百二十年后秦把东周灭了,周的象征王权与国家社稷的九鼎入到秦地。还有一个说法是宋太丘社亡去了,鼎沉没在彭城附近的泗水下面了。《史记·封禅书》又曰:“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这是说九鼎遇见了圣明的帝王则兴盛显现,因为夏商有夏启、商汤,所以鼎就随着圣明的出现迁往夏商显示兴旺的景象,周德衰,所以宋太丘社亡去,九鼎也沉沦淹没,伏下身子也找不见了;《史记.孝武本纪》曰:“其后百二十岁而秦灭周,周之九鼎入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没入泗水彭城下。”,《史记.孝武本纪》又借有司之口曰:“闻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入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二、《史记》是怎样定位宋太丘社的地位的

《史记》五次记述宋太丘社亡事件,这在《史记》中极为罕见,作为一个诸侯国社的存亡被司马迁多次记述、唏嘘是有它的本质的因素所决定的,司马迁并不认为‘宋太丘社’只是宋国的国社,而是一直代表着商、左右着周、昭示着秦的天命之社,首先司马迁在《六国年表》里记载‘宋太丘社亡’,跨度记事二百多年的《六国年表》对社的存亡记载仅此一例,接着《封禅书》中两次把宋太丘社的存留与九鼎兴盛迁移、国家社稷归属紧密联系在一起述说。《史记·封禅书》中首先涉及宋太丘社的一句是直接说在秦在建立西畤越位祭祀白帝后120年灭周,周从殷商得来的九鼎入秦,还有一个说法是因宋太丘社亡的缘故鼎沉没在彭城附近的泗水下了。紧接着又说:鼎遇到圣明则兴盛显现,因为夏朝、商朝出现圣明鼎从禹迁到夏商,周德衰落,宋太丘社亡去,鼎被沉沦淹没伏下身子也看不见了。这里司马迁直接把国家社稷的归属、九鼎、宋太丘社三者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明确说九鼎的去向就是国家社稷的归属所终,而九鼎是否在有与宋太丘社存亡直接同步。司马迁这个观点在《史记》中是很明显的,应没有争议。《史记·孝武本纪》几乎复述了以上内容,只是第二段是借助有司之口说出的,今人考证《孝武本纪》是后人抄录《封禅书》补记的,所以对《史记·孝武本纪》的内容不再讨论。

上一篇:认识论、研究议题和方法创新:论重建民族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