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超全表情素材网,在线免费制作微信朋友圈图片、装逼图片、微信头像、朋友圈刷屏、搞笑网络证件、搞笑表情包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
A
bstract
摘 要
“韩”作为朝鲜半岛南部族群的共称,是西汉真番郡撤置后遗民与辰国族群融合的产物。马韩通过控制“辰王”选立将脊梁山脉以东的群落纳入“韩人”范围。辰韩将始祖追溯为逃避秦役的流亡者,这一族源叙事源自半岛北部南下移民的历史记忆,是辰韩在两汉时与北方郡县对抗性关系的反映。移民的技术传入使辰韩成为倭、韩地区的冶铁与交易中心。2世纪时弁韩冶铁业的发展挤压了辰韩的铁流通网络,韩、倭政局因此而变。东汉末年带方郡的设置正是为了应对韩濊的挑战。曹魏分割辰韩八国转隶乐浪郡的方案瓦解了韩人臣智与下户间的权力关系,引发韩人叛乱与曹魏“灭韩”之战。此后,“韩”不再作为统一体出现,在百济、新罗的建国运动中,“韩”号不再是族群凝聚、政权建构最有效的政治资源。“韩”号的建构与解构均是以汉魏王朝在半岛上的郡县统治为背景的,乐浪、带方二郡体制崩溃之后,半岛的政权建构进入新的阶段。
关键词:汉魏;韩;秦;乐浪;带方;
作者:李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
本文载于《学术月刊》2020年第5期。
目录
一、“韩王”与“辰王”:“韩三种”间权力建构的历史想象
二、“秦韩”名号:辰韩的“秦人认同”
三、燕齐人、乐浪郡的统治权与辰韩“秦人认同”的政治语境
四、辰韩“秦人”认同所反映的技术传播与社会变迁
五、“二郡遂灭韩”与“韩”号的消失
六、结论
在新罗经历唐罗战争获取高句丽南部地,设汉、朔、溟三州之前,朝鲜半岛南、北部的历史并不同步。当半岛北部经历了古朝鲜、汉四郡、魏晋二郡的政权更迭之后,半岛南部迟至魏晋之际才开始构建政权。因百济、新罗、伽倻诸国皆处“韩”地,故自统一新罗时代开始,近千年的半岛文献常以“三韩”指称本国。
所谓“三韩”,指马韩、辰韩、弁韩。然而,半岛南部的政权建构并非基于韩人社会的自我演化,而是与半岛北方的政局变动所导致的人口移动、技术迁移、乃至政治军事势力分化组合有关。《隋书·东夷传》言6、7世纪时百济“其人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亦有中国人”,新罗“其人杂有华夏、高丽、百济之属”,可见半岛南部的政权建构是多族群融汇的结果。对于多族群的政权建构而言,统一的身份建构是关乎政权稳定的至关重要一环。但身份建构并非孤立进行,而是与族群间的权力竞争、记忆塑造息息相关。本文拟从汉魏之际半岛南部的权力竞争关系来考察“韩”族群的建构与解构过程。
1
“韩王”与“辰王”:“韩三种”间权力建构的历史想象
在中国正史中,为“韩”立传的有《三国志》《后汉书》《晋书》。其中,《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最早全面记载韩人情况,并成为《后汉书·东夷传》《晋书·四夷传》的叙事模本。《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文皆引自鱼豢《魏略》,《三国志》文意多与之相同,可知《魏略》为《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的重要史源。曹魏对乐浪、带方二郡的控制始于景初二年(238)司马懿平定辽东公孙渊之后,魏明帝派遣刘昕、鲜于嗣“潜军浮海,收乐浪、带方之郡”,赐予诸韩国首领“邑君”“邑长”印绶。至陈寿编纂《三国志》时,朝鲜半岛北部仍在曹魏朝廷直接控制之下。《魏略》及《三国志》所述当为乐浪、带方二郡的官方情报。关于“韩”,《三国志》总述如下:
韩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方可四千里。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
按其文意,“韩”带有地域与族群的双重含义。就族群而言,“(韩)有三种”,意味着“韩人”并非一个同质化的整体。按《三国志》所述,马韩、辰韩、弁韩族源互不相同。马韩“其民土著”,辰韩“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至于弁韩,则具有“人形皆大”的体质特征。
上一篇:“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