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肖战演《如梦之梦》,很像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为什么说是核心期刊呢?因为话剧是对演员素质要求最高的表演形式,《如梦之梦》是21世纪初期华人剧场最受瞩目的话剧之一,央华版的《如梦之梦》已连续巡演八年并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事之一。在这样的起点上,《如梦之梦》第九年的男主角,对肖战来说,就是直博+博士论文答辩的概念,在核心期刊发论文是必经之路。
不论是哲学社会学,还是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学科类目,核心期刊一般有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每月一城的《如梦之梦》,如同肖战交出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月刊上。原本明天(11月26日)是他的“系列论文”第六篇刊出的日子,现在看来要等双月刊或季刊了。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难么?从流程来看,至少要有编辑部初审、专家外审(匿审)、资深专业编辑内审、主编终审等必要环节,其间答疑、修改数次甚至数十次往复。入行5年的肖战能站在这道门槛内,已经是牛气冲天了——如果有人觉得这没什么,那只能说明一件事:肖战做什么都能举重若轻,哪怕是挟山超海。
都是《如梦之梦》,论文内容雷同岂非“一稿多投”?NONONO.话剧的舞台性和直观性,决定了它是瞬间艺术——无法掩藏和修复瑕疵,综合性和对话性增加了它的不确定性——演员表演时要时刻关注全局并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相对而言,背上万句台词反而是最容易把控的。不止一位艺术家说过,学会在舞台上呼吸,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那么,当肖战带着上万句台词,第一天站在舞台上,与时隔30天站在另一个舞台上,他的情绪、他的肢体、他的声音、他对角色的认知是变化的,剧中所有与他有关联的演员们也是变化的,演员们共同呈现出来的那场演出也是独一无二的。
如此想来,《如梦之梦》的九城巡演已过半,肖战的论文交了5篇,专业评审和大众评审都给出了评鉴,演员自己也在每一站每一场演出后不断积累数据、,完善表演逻辑、修正认知偏差。下一次的“双月刊”论文,尽管无缘赏读,依然万分期待。
?祝?肖战早日重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