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月刊

今日直播 | 王海洲:当代中国阅兵仪式的变迁与 

来源:学术月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2

“事件 · 口述 · 记忆”工作坊

第四场预告

主题一

历史镜像与文化记忆:康熙的孝陵思古

清帝玄烨六次南巡,五次亲谒明孝陵,发思古之感慨,自此与明太祖毕生“神交”。这些行为不只是政治上的做秀,背后体现了一种高级的、独特的文化记忆模式,其中隐藏着中国历史的密码:经历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断裂,面对多元族群人口的格局,何以能够保持连续性和统一性。

主讲人简介:李恭忠,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暨学衡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侧重于政治文化史、公共记忆、社会史、概念史等方向,著有《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近代中国社会史论》等书,合译有《文化记忆研究指南》《历史社会学手册》等书,在《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主题二

当代中国阅兵仪式的变迁与政治记忆的铸型

七十年来,我国举行了17次规模较大的、面向公众的陆上阅兵仪式,它们构成了当代中国史中一项具有连贯性的“主题事件”。17次重复操演,在不断唤起并建构国家、集体和个体的政治记忆的同时,也成为后者的重要“源泉”;70年时移世易,则反映出国家和社会历史轨迹变动的留痕,并影响着政治记忆再生产的过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70年来国家阅兵不仅保留了作为“戎”之礼的各项军事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调整和吸纳各类要素和资源,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祀”之礼。在“戎中增祀、戎祀一体”的复杂进程中,当代中国阅兵仪式逐渐被制作成政治记忆的一种“铸型”:输入的所有经验和观念,在仪式阈限这一“时间模具”中被定型为富含国家意志的政治记忆产品。特别是近期的国家阅兵仪式,作为集体经验和意识再生产的标准化流水线,攸关新时代国家秩序之价值原型或伦理基底的凝塑与展演。

主讲人简介:王海洲,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现象学和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著有《政治仪式:权力生产和再生产的政治文化分析》《合法性的争夺:政治记忆的多重刻写》等书,译有《仪式、政治与权力》等书,在《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文艺研究》和《新闻与传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上一篇:学术 | 王晴:母亲就业对孩子肥胖有何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